耳内式助听器最早出现于1957年,六十年代西门子在德国正式推出了全新一代耳内式助听器(ITE),高效的麦克风及其隐蔽性,受到了极大认同和欢迎,从此,耳内助听器发展迅速。同时,耳内助听器的出现促进了耳背机技术及其外观的突破。
定制耳内式助听器根据患者耳甲腔和外耳道的形状来定制,根据其佩戴位置和大小可分为三类:耳甲腔式助听器(ITE); 耳道式助听器(ITC)以及深耳道式助听器(CIC)。耳甲腔式助听器是最早出现的定制助听器,外壳根据用户耳甲腔的外形制作,面板稍大,具备全功能特性(附图ITE01,ITE02); 耳道式助听器比耳甲腔式助听器略小,佩戴于更深的耳道内,面板上有音量控制等按钮(附图ITC01,ITC02); 深耳道式助听器为更小的定制助听器,隐蔽性更强。(附图CIC01,CIC02)
到了90年代,数字技术取代了模拟声音处理方式,使助听器行业迈进了智能化、信息化。至此,助听器更加贴合用户的需要。
博声技术代表了现阶段西门子助听器前沿的技术力量,它的运用增强了助听器的舒适度和功能的最大化。博声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功能包括言语环向追踪、极速反馈终截器以及声音解析2.0。言语环向追踪即360度的声音定位,助听器自动捕捉言语声源方位,充分提高言语的可听度。极速反馈终截器,确保啸叫之前消除反馈,保持聆听舒适度。声音解析2.0 助听器学习记录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切换环境设置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西门子助听器同时采用验配领域新技术——耳印模数码扫描iScan,扫描仪快速、精确扫描耳印模,实现互联网即时传送,制作的外壳更加贴合耳壁、舒适;永久保留耳印模图像,缩短定制机验配制作流程。
西门子耳内助听器的创新技术特点,加上独有的耳印模数码扫描仪iScan,让您在选配耳内助听器时能体验更多,获得更符合您期望的隐形助听器,生活工作两相宜,从此,您的人生因“听“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