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产品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功能多少的竞争,而是助听器核心技术:芯片之争。但是真正能让用户感受到助听器之间的区别的不是降噪,也不是方向性,更不是声反馈,而是无线技术方案的实施。还记得多年前VHS和Beta录像格式之争吗?蓝光和红光的DVD格式之争吗?或者是眼前的iOS、Android和刚刚那问世的Win 8手机系统的纷争吗?其实,目前就无线通讯而言,助听器行业也处在选择不同技术方案的十字路口。从表面看,都是无线通讯,但是不同厂家采取的无线频率通道不同,最终结果也会大相庭径。
无线技术听起来很神秘,它究竟是如何运行的?
先讲一下普通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吧。简单地说,是一种能将微弱、嘈杂声音转换成清晰、响亮声音的电子放大装置,以帮助耳聋患者准确地获取声音信息。所有电子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1、话筒(传声器):接收声音 2、放大器:放大信号 3、耳机(受话器): 因声音不能直接放大,故有必要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后再转换为声音。
无线助听器也是电子助听器,所以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使用了无线技术传输信号的手段,通过无线技术来接收各种声音,是如此将助听器和无线技术两者结合。这种设计的初衷是在不影响收听效果的前提下,帮助耳聋患者摆脱“线”的控制,更轻松、更便捷、更自由地享受声音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满足助听器使用者能够与多元的电子声环境相融合,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移动电话,知晓迅速变化的媒体信息,收看电视、欣赏音乐,无线技术是最佳的听力解决方案(无线传输的模式可参考下图)。
以上大体介绍了助听器的无线技术和最新的发展,最后总结下一个优秀助听器的无线技术应有的几大特点;
1)信号传输时间快,没有延时和回声问题,不会带来声音和画面不同步的感觉;
2)声音可直接由接入声源的无线设备发出,通过无线技术直接传入接受者,也就是使用者耳内,因此在传输的过程中没有声音的衰减,可使使用者获得的声音清晰而舒适;
3)所选用频段的无线信号受周围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较小,信号传输稳定;
4)做到真正的无线,让使用者听得没有束缚,摆脱身上除助听器以外的任何设备。
好多所谓的“无线助听器”还要求使用者在脖子上套上一种声音转换设备,这都不算无线助听器,严格地说,这不是一个好的无线设备。 现在对无线助听器有了基本了解了吧。总的来说,无线助听器的出现使助听器不再是累赘,而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另外,今后无线产品、移动产品将越来越多,选择无线类助听器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丹麦瑞声达公司力推2.4GHz无线通讯平台,和常用的蓝牙无线技术不同,属于大众无线通讯技术,其传输距离一般能达到7米。目前2.4GHz无线技术已经为许多消费电子产品使用。
美国斯达克听力公司在本次会议上,发布的SurfLink Mobile 无线通讯系统,则采用了800MHz的无线频率,在欧洲频率使用范围为863-865MHz之间,在美国,频率范围在902-928MHz之间。
瑞士的峰力集团、丹麦的奥迪康、德国的西门子和丹麦的唯听公司均采用了所谓的近场磁感应无线通讯技术(NFMI),其通讯频率低于15MHz,在整个无线通讯频率谱中处于最低端。据悉,这种无线技术具有耗电极少、体积小和耳际之间的数据沟通效率高等优点,缺点是如需要和其他多媒体连接的话,必须采用2.4GHz技术来和其他蓝牙无线通讯设备。
由此看来,各个厂家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无线通讯技术平台,三大阵营基本形成,孰优孰劣,很难判断。有一点是明确的,即:未来我们会看到不同的助听器无线通讯产品及其周边附件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