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听力出现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发生。在有些明显方面要引起年轻爸爸妈妈的注意:
婴儿吃奶的姿势要正确,不要让孩子呛奶。在呛奶时,宝宝口中的奶喷到咽鼓管,从而致使咽鼓管堵塞,引起中耳炎。
孩子听音乐是件好事,但声音过大,听音乐的时间过长,或听一些刺激性的摇滚音乐和音频高刺耳的音乐,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伤害。因为过高声波冲击,会使幼嫩的鼓膜受到破坏,甚至会使内耳毛细胞受损,影响孩子的听力,有的是听力减弱,严重的导致耳聋。
给孩子洗澡或让小宝宝学游泳时不要把水弄进耳朵,为了避免玩水时水进耳朵,最好是用小棉球把孩子的耳朵塞起来。不小心让水藏在耳朵里,就可能引发急性中耳炎。
很多家长都有个坏习惯,喜欢给孩子掏耳朵。儿童的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孩子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
孩子在生病发烧时,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的病情稳定下来,常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但是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尤其是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白霉素、卡拉霉素等等。这些药物对孩子的听力常会产生严重的不可恢复的损害。
另外,孩子的听力在两个月就会对日常的声音有反应,若几个月都没有反应,就应给孩子做听力检查。婴幼儿的检查有两种方法:常规ABR脑干诱发电位和耳声反射。大一点的孩子可做电测听。越早发现听力问题,并及时的给予听力干预,孩子的康复效果往往就越好。若耽误了时机,错过了言语发育的最佳时期(3--5岁)成了大孩子(5岁以上),孩子和家长面临的困难往往会成倍增加。
|